为了没有肝炎的未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行动

2018-07-28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yangxizhong1.jpg

  去年世界肝炎日以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下,积极落实2030健康中国目标、《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和理事会决议,坚持防、治、教、研、管整体推进,主动搭建平台,聚焦难点热点;拾遗补缺,重视帮扶基层;狠抓能力建设,积极为提高防治能力服务;内引外联,扩大合作,凝聚力量,拓展思路。募集资金3500万元、药品物资2亿多元,开展公益项目35项,支持公益基金科研课题40项,有力推动了肝炎防治事业的发展。


一、聚焦乙肝防治,寻求重点突破


乙肝防治是我国消除病毒性肝炎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聚焦乙肝,紧紧围绕热点、难点和薄弱环节,有的放矢,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工作。


乙肝母婴阻断零工程项目成效显著。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完善母婴阻断技术,提高阻断成功率是减少乙肝发病的主要手段。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在新生儿乙肝联合免疫基础上,对乙肝高病毒水平的孕妇结合妊娠晚期抗病毒药物干预。项目开展三年来,覆盖了31个省市区的118家医院,注册医生1373名,入组乙肝孕妇19736例,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99%。制订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专家共识,开发出移动医疗管理工具,打造了防治示范基地,成为我国同类项目中规模最大、数据最全、影响力最高的品牌项目,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18年,广东省政府决定推广乙肝母婴阻断零传播项目经验与技术,先在广州从化区、深圳宝安区和阳江市阳东区试点。


乙肝临床治愈项目在全国展开。治愈乙肝是两千多万乙肝患者的梦想,也是当前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中的难点。目前,乙肝还无法彻底治愈,但是经核苷类药物治疗1年以上的部分患者(HBV DNA检测不到、表面抗原定量水平低于1500IU),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实现30%的临床治愈率,极大地改善其生存质量,有效预防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今年四月,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汇聚中外专家智慧,发起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旨在提高各级医生乙肝诊疗水平,提升患者对乙肝治疗的认知,积极探索、优化、完善临床治愈路径,造福更多慢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梦想。目前已在全国212家项目医院开展,计划用三年时间培养1000多名临床肝病医生,入组患者3-5万名,争取实现临床治愈1万名。同时,建立中国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数据库,开展慢乙肝临床治愈科学研究。


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数据平台产生重大影响。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肝病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建设。2012年设立的“中国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项目”是我国第一个乙肝临床科研大数据库,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覆盖50家分中心医院,注册病例17万余例,随访58万余人次,已成为我国参加单位数和录入人数最多、公信力和影响力最强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注册平台,各单位以此为基础,申请到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项目成果,为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健康部门的乙肝防治政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设立乙肝防控科研基金项目。随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很多基层疾控中心从常规工作向更高层次转变,以日常防控为基础,深入挖掘和分析数据,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成为疾控工作发展的客观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2017年下半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面向疾控系统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基层疾控中心,启动乙肝防控科研基金,坚持沉淀与创新并重,从62份申请中遴选出15个课题;组织设计配套培训课程,帮助具有一定研究基础的申请者提高数据规范化采集与管理能力。通过课题研究,解决乙肝免疫规划卫生经济学评价、疫苗免疫效果及持久性评价、高危人群干预模式等一线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举办乙肝防控科研基金培训班成都站和豫陕站,为1000多名来自基层疾控的技术骨干传授科研设计方法与乙肝防控技术,受到各级疾控中心人员的的普遍关注和欢迎。

yangxizhong2.jpg

二、开展健康扶贫,帮带基层单位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活力,根据国家卫健委的部署,拾遗补缺,把“强基层”的思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将资金、项目向基层倾斜,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深入开展健康扶贫,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肝炎防治能力。以技术扶贫为切入点,助推项目地区落实2030健康中国目标和《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


县域扶持,夯实基层诊疗服务。“中国优质肝病医疗资源县域扶持项目”以点带面,由6家区域中心医院辐射周边23家县域医院,通过建立硬件配置和诊疗管理规范、能力建设、学术交流等方式强化肝病科室建设,提高医生肝病筛查、病程管理技能。项目培训基层医生1474人,开展培训教学(含远程教学)55场;远程视频会诊536例,向基层援助远程会诊设备220套,新增管理慢性肝病患者数量2805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现场培训,提升藏区防控能力。2018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争取到中央财政“西藏自治区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在西藏选择7个地(市),建立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示范区,开展产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和孕产妇健康教育,并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全面部署落实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后续剂次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全区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该项目定于7月28日正式启动。


深入凉山,摸索丙肝综合管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地区。今年上半年,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凉山时,将健康扶贫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紧紧围绕国家扶贫政策,按照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患者教育/大众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患者治疗与管理四个步骤的总体设计思路,继续推进丙肝综合防治工作。培训180名基层肝病医师,并选送10名骨干医师赴广州八院接受临床实践训练,进一步开展患者教育、大众和丙肝高危人群(包括吸毒人群、艾滋病毒携带者)健康教育,直接受益人群1万多人。


三、支持临床科研,规范肝病诊疗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支持学术科研、深入调查分析、编写共识路径、开展线上互动等手段,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在发展中逐步规范诊疗。


支持科研,提高肝病防治水平。支持肝病防治科研一直是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的工作重点之一。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和天晴肝病研究基金鼓励一线医疗卫生人员创新发展,以科研带动肝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努力提高防治水平。近一年来,两项临床科研基金共收到申请410项,资助课题40项,业已在广大中青年肝病医师中形成品牌效应,成为肝病界培育青年科研人员的重要渠道。


调查研究,提供防治基础数据。为了阐明我国丙肝流行情况,2016年起,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牵头,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通大学等机构专家组成编写委员会,历时一年多,查阅数千篇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通过汇总分析,完成了《中国丙型肝炎感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报告》,该报告于今年5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为国家卫生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组织专家,编写丙肝共识、路径。针对丙肝治疗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共同编写并发表了《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应用中的药物相互作用专家共识》,总结了我国目前已上市和即将上市的DAA药物和治疗方案,归纳临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并提出了管理意见。目前,正在组织专家更新《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


线上互动,深受青年医师欢迎。当前,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医师通过移动互联网学习交流。“爱肝一生微学院”追踪热点前沿,分享临床经验,规范肝病诊疗,拓展临床思维,定期举办名师讲座和病例讨论。2017年至今,肝病临床培训、中国青年医师肝病论坛、疑难病例解析、线上患教活动等主线课程陆续开通,4000余名肝病医生参与互动,累计听课人次突破两万人次,深受肝病同道的欢迎。


四、加强内引外联,扩大合作范围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围绕能力建设、学术交流、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开展了大量工作,在肝病界和患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肝炎联盟、国际肝病学会、亚太肝病学会、美国肝病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及相关社会组织密切联系,合作范围逐步扩大。


拓宽领域,联合中外合作伙伴。今年五月,“中美肝病学院”项目中,与美国肝病学会首次合作,双方共同邀请了中美两国33位肝病领域的顶级专家联袂授课,1022名学员报名参会,内容涵盖了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病、肝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领域,为国内肝病医师奉献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盛宴。进一步关注中医药在肝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主办了“第十九次全国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与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联合启动了乙肝临床治愈项目。


积极主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杨希忠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侯金林副理事长受邀赴巴西出席了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肝炎联盟联合主办的2017年世界肝炎峰会。与国际组织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社会组织代表共同讨论肝炎防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各自取得的成功经验,与各国代表一同签署《圣保罗宣言》。派代表出席了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全民健康覆盖与肝炎、结核、艾滋病防治社会组织研讨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专家在美国肝病学年会、亚太肝病学年会、欧洲肝病学会年会等国际会议上,展现防治成就,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了中国肝病界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国际同行学习交流;将世界最新成果和经验介绍到国内,使国内广大临床医师及时了解国际学术前沿。


优势互补,发挥社会组织优势。“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能力中心”项目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与6个社会组织联合发起并开展肝炎公益活动,优势互补,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肝炎防治的工作模式。在医院、社区、工厂、重点人群中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活动。2017年下半年以来,开发健康教育实用工具包,完成数十场患者科普教育和线上直播,发展数百名社区志愿者,发放健康教育材料上万份。以患教课堂和患友群为渠道,以传播健康资讯、举办患友沙龙、开展趣味活动为形式,开展涵盖治疗与管理、运动、饮食、心理等内容的全方位多元化指导。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社会组织参与肝炎防治的能力。

 

2018年下半年工作重点


在认真总结梳理去年世界肝炎日以来工作的基础上,今年下半年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还将继续按照2018年工作计划,狠抓防治难点,推广项目成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开展肝病精准扶贫

提高基层肝炎防治能力是建设健康中国、推进健康扶贫、响应国家健康惠民号召的重点。下半年,继续在138家基层医院开展技术帮扶和患者教育;在130家地市级医院深入开展“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项目,挖掘潜力,提升肝病管理水平。加强县级医疗单位肝病诊疗能力建设,促进资源下沉、关口前移。加速基层医院肝病防治的跨学科协作和资源技术整合。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组织健康扶贫公益行动,举办西藏乙肝防控人员培训班;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生产建设兵团每个县(团)培养一名肝病骨干医师;深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探索西部民族地区的丙肝综合防治模式。对贫困患者开展赠药治疗活动。


二、稳步推进肝炎科学防治

以医院为基础,扎实推进乙肝母婴阻断工作,着力梳理成果,分析数据,总结经验,形成干预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覆盖人群,在广东省推广乙肝母婴阻断模式,开展干预后随访观察,进一步降低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进一步完善乙肝母婴阻断临床技术流程与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抓好项目宣传、患者入组和赠药管理,年底以前,争取为5000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其早日实现临床治愈的梦想。组织专家更新《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扎实开展丙肝《路径》和《共识》的宣贯工作,通过学术年会、专业培训、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促进一线医师将规范的诊疗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已经纳入医保目录的试点地区,有计划地开展丙肝筛查活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继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肝胆外科手术技巧经验分享。


三、提高数据平台质量建设

继续开展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天晴肝病研究基金和中国乙肝疾控科研基金项目。坚持面向二三线城市、面向中西部地区、面向中青年医生。坚持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导师全程负责制,继续开展乙肝防控基金第三期培训班,培养基层肝炎防治人才。要继续完善提升中国乙肝随访与临床科研平台、中国丙肝临床注册项目与乙肝临床治愈平台。加强分中心和项目合作单位管理,开发新的功能,完善充实数据,管控和分享好数据,确保数据安全,努力将三个平台打造成为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公信力、吸引力最强的数据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产出更多的学术成果。


四、办好国际学术交流大会

“亚太肝脏研究学会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肝脏免疫专题会议”将于12月6~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继2010、2017年亚太肝病学年会,2014、2016年亚太肝脏研究学会专题会议以来,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的又一场国际肝病学术盛会,预计参会人数将超过1000人。届时,将有来自亚太地区和部分欧美地区的全球顶级专家参会并作学术报告。同时,将积极筹措资金,做好2019年中美肝病学院和国际肝病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会议的筹备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作为我国肝炎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勇担重任,长期致力于为社会各界搭建平台,团结国内外同道,为抗击肝炎凝聚力量。在国家卫健委正确领导下,在肝病专家和广大医疗卫生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为我国的肝炎防治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表示诚挚的感谢!肝炎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消除肝炎任重道远,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实现没有肝炎的未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