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治疗研究(未名)项目启动培训会在杭州召开
为推进慢乙肝核苷(酸)类似物经治低病毒血症患者治疗的科学研究, 7月10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杭州启动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治疗研究(未名)项目” 旨在汇聚全国专家之力,共创乙肝治疗新路。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杨希忠教授部署项目工作,项目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 辉教授围绕“未名”项目重要性及其与“珠峰”项目、“绿洲”项目的关系问题在线讲话,项目执行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感染病中心鲁凤民教授介绍了国内外低病毒血症患者治疗研究进展情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封 波教授解读了项目《技术流程》,北京佑安医院郑素军教授就临床工作具体组织实施问题进行答疑辅导,项目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孙 黎董事长出席会议并致辞,杨希忠、徐小元、鲁凤民、孙 黎、李增德共同启动项目,项目学术指导委员会江家骥、尚 佳、谢 尧、张缭云、黄 燕教授等出席会议,52家医院的项目负责人、“珠峰”项目2021年度管理工作会议与会人员及部分志愿者等近400人参加会议。会议进行了视频直播。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李增德主任医师主持启动会议。
会议指出,中国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治疗研究项目(简称“未名”项目),基本目标是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低病毒血症患者的优化治疗路径,梳理形成相关规范。项目自2021年1月起至2024年12月结束,其中,2021年7月——12月为患者入组阶段,2021年7月——2024年6月为患者随访阶段,2024年7月——12月进行项目的总结评估。
庄辉院士讲话
会议决定,“未名”项目在全国52家医院建立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低病毒血症患者治疗中心,培训200名临床医生;建立抗病毒干预治疗队列,其中:入组1000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和1000例核苷(酸)类似物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HBVDNA阴转率和临床治愈率进行研究,为今后慢乙肝低病毒血症的治疗提供技术方案。
会议要求,由于慢乙肝低病毒血症长期临床结局堪忧,肝纤维化进展和肝癌风险显著增加,必须站在贯彻落实国家乙肝防治部署要求的高度,充分认识项目的重要性。“未名”项目是“珠峰”项目和“绿洲”项目的补充和延伸,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坚持三个项目同步推进,注意相互衔接,平衡力量,共同做好。《技术流程》是临床工作的基本依据,先后四次组织全国专家研究讨论,较为符合临床实际,项目医院要认真落实《技术流程》,并及时反馈临床工作情况。“未名”项目是公益项目,也是一个科研项目,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全程注意项目的质量建设。要加强项目工作统筹协调,各委员会要及时分析项目进展情况,秘书组要定期报告工作,北大感染病中心和北大人民医院等指导要到位,各项目医院要严格落实有关要求,执行服务方务必尽职尽责。
会议强调,“未名”项目在慢乙肝诊疗上必将发挥“寸土必争”作用,是精准治疗慢乙肝项目,组织实施好项目,对乙肝防治非意义重大,各方要齐心协力,在慢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治疗工作中快出成果,为我国肝炎防治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