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林教授在中国肝炎论坛暨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上介绍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进展

2017-07-28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1.国际重大需求中国特色

乙型肝炎病毒(HBV)目前已在全球造成2.57亿人感染。2015年,乙型肝炎共导致88.7万人死亡,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2016年亚太肝病学会与美国肝病学会、欧洲肝脏研究学会、拉丁美洲肝病学会的四位主席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代表见证下共同签署了消除病毒性肝炎联合宣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宏伟目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肝病学界最为激动人心的话题。

在第6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WHO发布了《2016-2021年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详细提出了“到2020年将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病例数减少30%,并将病死率降低10%;到2030年在2015年数据的基础上将新发病毒性肝炎病例数进一步减少90%”的具体计划。

中国通过广泛普及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以及对乙肝孕妇新生儿实施联合免疫,HBsAg阳性率已经下降至5.49%, 其中1-4岁儿童人群的HBsAg阳性率只有0.32%。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既往保有的乙肝病毒感染人群仍有8000万人,其中包括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约2800万如果不给予有效治疗,约有25%~40%的慢性乙肝患者最终可转化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并导致死亡。

随着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研制成功,丙型病毒性肝炎治愈的实现,如何消除乙型肝炎成为了实现“2030愿景”最重要,最急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现有研究结论,WHO提出了6大消除乙肝肝炎的干预目标:(1)提高儿童期乙肝病毒疫苗的覆盖率:从2015的81%提高到90%;(2)通过联合免疫或其他方法预防HBV母婴传播;(3)提高安全注射的覆盖率至90%;(4)提高每年向每个注射毒品者提供无菌针头和注射器的数量至300个;(5)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诊断率至90%;(6)使得超过80%符合条件的乙肝患者得到相应的治疗。在此之中,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以及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无疑是最具有成效,最为关键的措施。

2.临床研究声音中国主导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乙肝联合免疫实施前的时代,HBsAg+、HBeAg+母亲所生婴儿的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率高达90%。出生后按照0,1,6方案为新生儿严格注射三联乙肝疫苗,以及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有效阻断了大约90%的HBV母婴传播,可谓人类疫苗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但是由于无法完全阻断HBV母婴传播,消除乙型肝炎仍然困难重重,特别是考虑到中国所保有的巨大乙肝感染人群,估计每年仍有接近数十万新生儿因母婴传播感染乙肝。有研究表明,慢性HBV感染孕妇病毒水平与母婴传播率呈正相关,当母亲在生产时血清病毒载量低于106opies/ mL时几乎不发生母婴传播。这一研究结论为实现乙肝母婴零传播指明了重要的方向。一众学者开始探索使用核苷类药物在妊娠晚期进行干预,以寻求彻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在这一领域,中国学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009年,中华肝脏病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非随机对照,使用拉米夫定(LAM)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结果显示药物干预组没有发生乙肝母婴传播,而未行干预的对照组母婴传播发生率为8.7%。2011年,南京二院韩国荣教授团队更是在国际权威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上发表了一项使用替比夫定在孕晚期抗病毒干预的非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药物干预组母婴传播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为8%。随后,北京佑安医院张华教授以及台湾陈慧玲教授也相继在Hepatology上发表了这一领域的文章,同样印证了孕妇在妊娠晚期短期使用核苷类药物可以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然而,由于在过去一切非随机对照研究中关于使用核苷类药物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并不一致,因此,在2015年版的WHO乙肝指南中仍没有明确推荐孕期使用抗病毒药物阻断母婴传播。

2016年,随着潘启安教授及其团队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研究表明,高病毒载量(HBV DNA >200,000 IU/mL)的孕妇在妊娠晚期使用替诺福韦酯(TDF)可以将HBV母婴传播率由18%降低到5%。对于高病毒载量的孕妇,抗病毒治疗将在未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自2012年在中国的6家三级甲等家医院开展,通过严格的随机对照,确定了孕晚期抗病毒药物干预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而中国学者也通过一系列在该领域的重要贡献,发出了临床研究领域的“中国声音”。

         

3.临床实践示范中国引领

经历数代人的耕耘,消除乙型肝炎的梦想之光终于照进了现实。然而,乙肝母婴阻断的理念在真实临床实践中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如何将临床研究的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成为了下一个重要的任务。在此背景下,“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在中国肝炎基金会的主导下应运而生。这项全国性的项目,兼具学术性和公益性,通过一项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观察性研究,在了解乙肝母婴传播阻断在中国真实现状的同时,建立遍布全国的母婴阻断协作网,全力推广乙肝母婴阻断的最新理念和临床管理规范。

           

此项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在全国10家研究中心开展,纳入了1007例乙肝孕妇。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的初步数据提示,目前共有E抗原阳性孕妇617例,E抗原阴性孕妇362例。其中E抗原阳性孕妇接受口服核苷类药物干预的比例为63%,E抗原阴性的孕妇接受口服核苷类药物干预的比例为15%。在1007例受试者中,有62%的孕妇在妊娠28周时乙型肝炎病毒病毒载量超过了2*106IU/mL,需要接受抗病毒药物干预。在已接受抗病毒药物干预的450名孕妇中,使用拉米夫定者占5%,替诺福韦酯者占15%,其余80%都是用替比夫定作为干预的药物;另一方面,有48%的孕妇在28周以前就开始了抗病毒药物干预,而有4%的孕妇则在32周以后才开始口服核苷类药物。

 

从2015年7月启动以来,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分别在广东广州、江苏南京、重庆、北京、辽宁沈阳、浙江杭州、上海、吉林长春、及陕西西安建立了10家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示范基地,并延伸至106家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医院,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在2016年9月,乙肝零传播工程向西藏岗巴挺进。西藏岗巴是国内海拔最高的县市,乙肝流行率高,同时乙肝免疫预防接种措施极不完善,通过这一工程在该地区的拓展推广,将有效改进当地的乙肝防控现状。

 

4.临床管理流程中国制定

在建立项目医院的同时,为了规范乙肝母婴阻断临床实践,提高防治水平和能力,2016年12月3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组织各学科相关专家联合世界卫生组织曾宝玲博士共同讨论修订并形成了统一的乙肝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标准流程,即《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该流程对孕妇筛查、评估、妊娠期管理、分娩管理、停药时机和婴儿免疫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标准化的规定,目前该流程已在所有项目医院中推广应用。

 

5.临床管理平台中国制造

          

为了加速临床管理流程的推广实践,同时高效的推广项目医院的管理模式,搭建临床管理平台,本团队还创新性地设计和研发了一个智能移动医疗工具“小贝壳”应用软件,并将其作为慢性HBV感染孕产妇妊娠期随访管理工具。该移动医疗工具有医生端和患者端,医生端是一款专为感染科、妇产科以及新生儿科医生打造的应用程序,不仅可协助医生查看由其管理的每位患者的检验检查结果的动态变化,由于软件具有统计分析功能,因此还可以帮助主管医生了解其所有患者的总体情况。患者端是一款为乙型肝炎孕产妇打造的专属软件,患者可以利用该软件实现与主管医生的实时咨询和沟通,同时软件中的知识模块也为患者提供了健康教育资源,更好地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自该项目工具诞生以来,已经经过了3版的功能迭代,目前已经按照2类医疗器械向浙江省药监局申报。截止至2017-3月,该临床管理平台已有1236名注册母婴传播阻断专家,管理了10411名乙肝孕妇,实现了项目设立初期的“百、千、万”的目标。 

项目自开展以来与WHO、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世界肝炎联盟展开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并在国际权威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了关于乙肝母婴传播的评述,围绕中国乙型肝炎的现状以及“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借上海召开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之际,中国乙肝专家与WHO成功组织以乙肝母婴传播为主题的联席峰会,并发表了“为了没有肝炎的未来——亚太肝病学会NGO论坛上海宣言”。这一系列的国际对话,不仅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决心,也通过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实践、管理流程以及管理平台的成果向世界全方位展现了中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