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夫:我国丙型肝炎防治策略

2021-07-30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监事长、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党委书记刘中夫研究员在今年的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上介绍了我国丙肝流行特征、防治进展、主要问题以及防治措施。

image.png

刘中夫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我国丙肝流行主要特征
我国丙型肝炎年报告20-22万例,2020年19.4万,35-74岁年龄组占80%,职业以农民和居家为主,占70.65%;哨点监测发现,肾透析和有创诊疗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就诊人群;保守估计我国丙肝抗体阳性人群760万,慢丙肝病人456万。
我国丙肝防治主要进展
在WHO提出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目标后,我国积极推动丙肝防治工作的开展。2017年发布了《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2018年,国家疾控工作会议确定启动2030消除丙肝危害行动,口服抗丙肝病毒药物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完成修订并发布了《丙型肝炎诊断标准(WS213-2018)》。2019年,发布了新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动丙肝药物纳入医保,天津、长春、成都、宁波4城市开展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共有四种直接抗病毒药物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包括三中进口药和一种国产药,进口药价格下降85%以上。2021年,国家卫健委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全面实施《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方案(2021-2030年)》。
丙肝防治的主要问题
我国丙肝防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一,公众对丙肝的知晓度低;第二,检测发现率低,累计报告病例约270万,仅占估计数的1/3左右;第三,确诊能力低,报告病例中核酸检测比例<60%;第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低,仅10-15%。与消除丙肝危害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按照目前的速度,如果不做强有力的推动,我国到2047年才能够实现消除目标。
我国的丙肝防治策略
必须采取公共卫生策略推动消除丙肝危害的工作。要建立医防融合的转介治疗模式,医疗机构负责丙肝抗体阳性病例的发现和转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丙肝病例的抗病毒治疗;基层医疗机构负责病例追踪和动员对既往病例回访动员检测治疗;疾控机构负责疫情管理及流调、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防治策略主要分为五大方面:一是加大检测力度,提高检测发现率;二是,加强转介和规范治疗,提高治疗覆盖率和治愈率;三是,落实医疗保障政策,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四是,强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新发感染;五是,强化信息报告与分析应用,做好闭环管理。

(以上内容根据录音和课件整理,未经本人审阅)